啥情况_买水果竟然藏着这么多猫腻
水卖黄瓜价 岂有此行规?
前段时间,小王在永康一个水果摊位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称了一箱水果黄瓜,花费89元。次日,小王开箱发现箱内还包裹着两大瓶重1.55公斤的水,而黄瓜净重才4公斤。小王认为,现场零售的黄瓜每公斤20元,4公斤也就80元,经营者这是把两瓶水卖了每公斤16元的水果黄瓜价,要求摊主退回差价24.8元。经营者却表示这两瓶冰水是保鲜用的,他批发来就这样,这是“行规”,不退差价。
永康市消保委对该摊主进行了普法和约谈,指出经营者应该如实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真实质量、数量,不得隐瞒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。经调解,经营者退还了消费者25元。
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水果在运输、装卸、存储过程中的损伤,商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给水果催熟或者延长保鲜期,因此部分箱装水果内含一定数量的包装(填充)物或者附着物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二十条“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、性能、用途、有效期限等信息,应当真实、全面,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”的规定,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,作为经营者应当如实告知商品的包装情况和净含量等关键信息,避免消费者的误解。同时,消费者购买箱装水果时,要注意核实水果的“毛重”和“净重”。对不允许开箱验货的箱装(盒装)水果,消费者更要慎重选购。
外层光鲜亮丽 里层发霉变质?
近日,郑女士反映,她在清洗母亲从水果超市买的特价草莓时发现,外层是好的,但里面都烂了。“超市草莓促销,买大盒送小盒,我妈挑了半天,两盒中能被看见的都挺好,但下面看不见的,不是发白发软,就是直接破皮出水了。”郑女士还表示,水果区的工作人员用喇叭叫卖特价水果,水果台上放着长黑斑的芒果、香蕉。工作人员正往盒子里分拣草莓,旁边放着一袋袋已经分装好的苹果和香蕉,有的能看出伤痕,有的上面有黑斑。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购买。
消保委对超市进行了检查,告知经营者销售者禁止销售腐败变质,经调解,经营者下架相关商品并退还了消费者56元。
根据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》(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)第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,销售者禁止销售腐败变质、油脂酸败、霉变生虫、污秽不洁、混有异物、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用农产品。
烂水果会产生亚硝酸盐,会导致大肠杆菌菌群失调,让人腹胀、腹泻。而且有些水果一旦霉变就会产生毒素,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和肝脏中毒,“橘子、橙子等水果,一旦腐败变质就会产生青霉,就算把腐败部位扔掉,细菌还是会残留在水果内,只是肉眼看不到,食用后会导致肝中毒。”
事关进口水果!无码可举报!
张女士通过购买了一批次进口水果,拿到货后发现外包装并没有产品的名称、原产地、生产日期,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、地址、联系方式等内容。她要求对方提供相关信息,结果被拉黑。
有部分水果商家自己给店内的水果贴上“进口”标签,贴上进口标签后的国产水果,价格可以翻倍。
浙江省对进口水果的监管升级,进口水果每批次不光要有检测检疫证明、核酸检测证明、消毒证明,也就是我们所说“三证”水果的外包装也要接受监管,它的“个人信息”会被准确录入“浙食链”系统,我们扫码就可以看到相关信息。
消费者在设有“浙食链”二维码的进口水果销售专区购买。在购买时使用商家提供的一次性手套,同时需仔细扫码确认线上信息与实际包装信息是否一致,对于未设有销售专区、未设立“浙食链”二维码或扫码后信息有误等情况建议不要购买,并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。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扫码登记信息,对无智能手机的用户由商户进行实名登记,方便追溯管理。
来源:永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
融媒编辑 | 胡凌霄